今天是  2016年1月1日  星期一

我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时政学习

中国之治的重要基石与显著特征

出自: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9586 更新时间:2019/12/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首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勾勒出了中国之治的宏大格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之治植根于五千多年深厚的历史沃土中,历经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应运而生,有着深厚历史根基和科学实践基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明显的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的历史土壤和重要基石是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清楚了,就要坚定向前走。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富含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创造出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治理效果良好的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古代中国强调的民为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更易变化,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中国古代维护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和全体中国人民拥有的共同价值追求,都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养分,都成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之治要善于挖掘和弘扬,充分发展和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伟大智慧,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启了中国之治的新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实践创新中形成了中国之治。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民族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民族自强史。各种救亡图强势力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等救国思想没能奏效,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救国道路没能走通。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人民解放,终结了上百年的乱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历史转折的实践中开启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之治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中国之治的显著特征和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治理效果。中国之治既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制度形式和治理模式,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制度形式和治理模式,是吸收借鉴优秀文明成果,经过实践检验,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之治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巨大飞跃和两大奇迹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根本保障,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了制度优势转化出的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奇迹的取得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和底气所系,也是“四个自信”的底气所在。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走向复兴的强国道路充满机遇和挑战,不会一帆风顺。国家间的竞争,极为重要的是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比较与竞争,深层次国家间的竞争看的是价值观的竞争,是制度优劣,治理能力强弱的竞争,事关执政与发展大局。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