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6年1月1日  星期一

我的位置- 首页- 健康讲堂 -健康视频

数九寒天,如何藏养?

出自:学习强国   浏览次数:24231 更新时间:2021/1/20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应极为重视养生。数九寒天养生,须特别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首重保暖御风寒

冬季养生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头暖

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建议中老年人和儿童外出时,要戴一顶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

足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二、注意潜藏养阴阳

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于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确保身体健康。

潜藏养阳

中医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冬季寒冷至极,寒甚极易伤阳,而此时人体阳气多潜藏于内,故常感四肢冰冷,鼻塞流涕,甚至感冒、咳嗽等。冬季要注重保养身体阳气,避免机体阳气耗散,静心少虑,避免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避免过度运动,不超负荷运转,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体虚感冒、风湿骨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冬季气候寒冷而又干燥,且常有大风呼啸伤阴,居空调、暖气、烤火环境中也极易耗伤阴津。因此,护阴养阴也是冬养生的重要举措。冬季藏阴要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滋阴养阴的药食等。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阴液。如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会导致大汗淋漓的活动,在冬季当尽量少为。

三、药食同补温脾肾

所谓“冬令进补,来春打虎”。补养分食补和药补。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用药食同补的食物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药食补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冬季饮食补养以温热为主。食养要选用温补之品,不宜冷食伤阳。二是药补重脾肾。肾藏精气,精气为生命之原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可以补足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汤等。

四、当阳运动添活力

冬季,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冬季,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

寒冬腊月,提倡冬藏。人们大多蜗居室内,外出活动减少,有的甚至停止锻炼,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60分钟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阳气。

五、穴位养生激阳气

通过艾灸,按摩,拍打神阙、大椎、至阳、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激发身体阳气,驱逐体内寒气,保持身体、手足温暖,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温灸神阙穴

可以用艾条温灸神阙穴以养生。具体做法是在肚脐上放生姜一块,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由远至近转圈熏灼肚脐周围。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如果艾灸不便,可用代温灸膏等温阳贴膏贴肚脐,只是注意时间贴长一点,每天6小时左右。

按摩/拍打阳经穴

可选择按摩或拍打位于后背的大椎、至阳穴以及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大椎、至阳穴都位于后背的正中线的督脉上。当你低头时,颈部显著隆起的骨突为第七颈椎,此椎棘突下凹陷处便是大椎穴;往下沿着脊柱数即为胸椎,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便是至阳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并拢,沿着外膝眼穴往下找,与胫骨相接的地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