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四〇四医院单一来源采购手术麻醉系统扩容公示
- | 绵阳四〇四医院“一次性奶瓶配送服务”询价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污水处理站运维技术服务市场调查及询价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充电桩建设项目市场调查及询价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物业外包(保洁、护工、电梯服务)市场调查及询价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骨科耗材(第一批)配送服务采购项目采购信息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 零星维修(改造)工程服务(第二次) ”采购结果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2025年媒体服务-《健康绵阳》栏目采购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 2025年媒体服务”采购结果公告
- | 绵阳四〇四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新建移动隔断墙”采购公告(第二次)
健康生活“药”你知道 —— 能口服不注射
“医生,我这咳嗽紧到不好,你给我开几天液体吧”
“医生,年底工作特别忙,我想输个液赶紧好”
……
在医疗就诊过程中,用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口服用药与静脉输液最为常见。不少人在患病时,总觉得静脉输液能让病情立竿见影,因而对其青睐有加。
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〇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任雪松提醒大家,在大多数日常病症的应对中,口服用药远比静脉输液更具安全性。
口服药:慢有慢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人体,需历经胃肠道的“考验”。胃肠道就像一座天然的“安检站”,胃酸作为强酸性物质,能分解许多有害物质,一些药物里潜在的杂质、不稳定成分,在与胃酸接触时,便会被“拦下”或发生转化,降低了有害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风险。与此同时,胃肠道内的消化酶也发挥着作用,助力身体有条不紊地吸收药物,有效成分逐步释放,缓缓进入血液起效。以常见的感冒胶囊为例,胶囊外壳在胃肠道溶解后,药物缓慢渗出,身体得以平稳适应药效,避免了剧烈波动。
从精准用药角度而言,口服药的剂型丰富多样,片剂、丸剂、口服液等各有千秋,且制药工艺成熟,剂量精准。患者只需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就能在体内维持稳定药效。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要素,灵活调整用药方案也极为便利。比如高血压患者,医生依据血压波动,为其规划合理的口服降压药日程,患者按时服药,血压平稳受控,有效规避了因血压骤变引发的不适。
静脉输液:快有快的负担
反观静脉输液,药物直接避开胃肠道,通过输液管注入血液循环。如此一来,药品若在生产环节混入热源物质、微小颗粒杂质等,将毫无阻碍地随血液流向全身,极易诱发输液反应,患者可能瞬间高热、寒颤,甚至陷入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险境,危及生命。而且,输液器滴速精度或患者不经意的肢体动作,都可能改变输液速度,若血药浓度陡然升高,身体器官需紧急应对这一冲击,负担骤增,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随之攀升,如部分心血管药物,过快输入可瞬间拉高血药浓度,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问题。
免疫系统对二者的反应有显著差异
口服药“细水长流”式进入身体后,免疫系统逐步识别,温和接纳,过敏等过激反应不易触发。静脉输液则如“疾风骤雨”,免疫系统受药物快速冲击,易误判为外来侵袭,迅速启动强烈免疫排斥,过敏反应不仅高发,且来势汹汹,从轻微皮肤红肿到致命的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皆有可能发生。
合理用药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原则
当然,静脉输液在特定情况下不可或缺。如急危重症患者(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需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患者无法口服药物(昏迷、剧烈呕吐等);某些药物只有注射剂型且起效迅速对治疗至关重要(部分急救药物)时,静脉输液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手段之一。
但在日常医疗中,像普通感冒、轻症感染、慢性病维持治疗等,口服用药足以满足治疗需求且安全性更高。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依据病情科学选择用药方式,遵循“能口服不注射”原则,合理用药保障健康。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