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展示文化的强大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在疫情防控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哪些力量?围绕这些问题,言之有理工作室专访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
言之有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
李平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具有永不褪色的重要价值。诸如家国情怀、关爱生命、自强不息、守望相助、协和万邦……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都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显。疫情防控斗争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言之有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李平生:个人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主动担当责任,如孔子所言“仁以为己任”,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林则徐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防控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勇敢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表现为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添了时代光彩。
言之有理:《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关爱生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平生:是的。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这是我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能够始终保持人心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担当。
言之有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抗击疫情如何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
李平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具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自力更生能力,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自强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言之有理: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做到守望相助?
李平生: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呼唤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相互扶持、互助互爱。这次抗疫斗争是一场史诗般的全民大动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先贤倡导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道德境界,由无数平凡中国人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谱写了新篇章。
言之有理: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理念,这一理念在疫情防控中也得到充分彰显。
李平生:协和万邦这一理念,最早出自《尚书·尧典》,为后世效法并引申为“天下一家”。《礼记》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有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共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互助互惠。《诗经》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既适用于邻里之间,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正因为如此,在国内疫情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向出现疫情的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派出医疗队,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上一篇: 人民日报: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功过得失
下一篇: 这样做,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