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6年1月1日  星期一

我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重症患者长期输液穿刺难!这根导管解决大麻烦

出自:十四楼病区   作者:任均碧   浏览次数:9064 更新时间:2021/3/12

日前,一名年龄77岁的患者在绵阳四0四医院神经外科入院。经诊断,该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后遗症,在经过一系列治疗手段之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住院期间,该患者需要长期输液,而且需要禁食,必须通过静脉补充高营养。这意味着:这名高龄患者需要长期输液。然而,因为病情复杂,再加上患者年事已高,静脉血管非常不好找,若为患者采取常规的穿刺扎针,必然给患者带来多次且不必要的痛苦。

“能不能尽量减少老人住院期间的痛苦”面对患者家属提出的诉求,医院静静脉治疗小组专科护士在充分评估后,决定为患者进行“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

而这项“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不仅解决了这名高龄患者穿刺难的问题,更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同时也为患者在后续住院中顺利补充营养、开展治疗药物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而这,正是绵阳四0四医院静脉治疗专科首例成功完成的“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也是他们在提升长期输液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满意度上交出的新答卷。

重症患者输液最怕啥?临床护士这样说

为患者实施“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

在实际的临床医疗和护理中,除开需要短期输液(7天以内)的患者群体外,还有一部分重症患者在输液周期上就会比较长,有的患者需要输液扎针1月-2月。

那么重症患者在长期输液治疗期间,怕什么?烦什么?焦虑什么?

“如果只为患者使用常规的穿刺导管,那么患者将面临着频繁穿刺扎针、频繁更换留置针和输液部位的问题。这会既给患者带来额外身体痛楚,更有损伤重症患者血管的风险”

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李川介绍说:以神经外科的危重症患者举例,患者的输液穿刺周期为1—3个月,科室主要以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较多,患者容易在无意识中拔掉留置针管,还有偏瘫患者只能在健康身体的一侧输液,而频繁换针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不适感,也更容易让患者和家属焦虑担忧。”

“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提升重症患者输液体验

一寸长度一寸便利:重症患者输液需要这根管子

“任何一项临床和医护上的新技术,都是医院为了给患者带去更安全、更周到的就医体验”

作为与李川护士一起成功开展“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的专科护士崔芳,则介绍了这根“中等长度导管”给长期输液患者带来的直观好处,那就是: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

在崔芳的临床护理描述中,她是这样说的:这根长度为20-30cm的“中等长度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置入,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锁骨下静脉。

整个穿刺过程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这根“中等长度导管”因为不用频繁更换,也将进一步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用此次成功完成首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的专科护士李川和崔芳的话来说就是:“患者的钱花的更少,治疗体验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