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解码】第13期 急诊“冲锋天使”:为生命奔跑
14:58,四〇四医院门诊部一楼挂号厅一名患者在挂号时突然抽搐倒地、意识全无;
14:58,院急诊科接到呼救命令,迅速出诊;
14:59,急诊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确认患者生命迹象,立即给予急救处置;
15:01,急诊科急救人员将患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安全转移至急诊科抢救室。在抢救室,医护人员随即给予进一步抢救处置:吸氧、静脉输液、给药、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终于,患者渐渐有了意识,后作进一步检查。
这是9月22日下午,我们在绵阳四〇四医院看到的真实一幕,三分钟时间,患者被安全送入急救室,随后病人转危为安。这便是四〇四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常态。
绵阳四〇四医院急诊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救治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成为与120、122、110、119联动的城市区域性急救网络中心。现有急诊医师14名,护理人员19人。
四〇四医院急诊科作为全院的急诊先锋队,承担着绵阳市120网络的急诊工作,平均每天20趟的出诊趟次和200人以上的日接诊量,成为该院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
就在此时,120电话突然响起:“四〇四医院吗?一环路上有人跌倒,请派救护车前来.......”,急诊科护士长谭爱梅迅速安排出诊。谭爱梅说,120呼救后三分钟内必须出车,这是他们的规定。而我所见,整个过程仅用时两分钟。对急诊医护人员而言,时间即是生命。很多情况下,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因此,急诊科对医护人员的专科技能、应急处置能力、观察力也就有了极高要求。
当患者被接回医院后,我们看到,急诊医护人员迅速到位,进入急救室开展抢救工作。而外面的分诊护士则急而不燥的与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对接病人下一步的救治工作。这种规范的流程和医护人员沉着应战的状态,让人感到踏实。
在急诊医生、护士、护工的陪送下,患者被送进了CT室。
急诊团队里的陈佳已经在急诊岗位20多年了,此前因病休假,可是很快又回到了团队里。她坦言,急诊的工作很累,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可急诊工作却是充满挑战、累并快乐的。当看到患者的病痛缓解时,当患者转危为安时,她便觉得自己的价值的到了体现。收到来自患者、患者家属的感谢,更是觉得无比荣耀。护士长谭爱梅也说,尽管他们也会困倦、劳累,但他们仍愿意坚守在岗位上,冲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在这个冲锋在前的团队里,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开。
西南科技大学学子向急诊护师黎雨濛及护理团队致谢
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急诊科护士刘鹏第一时间到达急诊科,主动请缨到灾区救援;护士钟玉莲主动放弃原休假计划,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当灾难发生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全部暂停休假外出,时刻准备着.....
四〇四医院九寨救援第一应急队在8日晚22点便早早出发,成为第一个到达灾区的市级医疗救援队。反应迅速,不得不赞!
在四〇四医院急诊科采访时,我们还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当问他是哪儿的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四〇四医院的”。据了解,该名患者系陕西人,流浪在外,至今联系不上其家人。几个月前,该患者因脑梗塞被送入四〇四医院救治,因联系不上其家人,救治期间,他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都由医护人员照顾,病情好转后,他迟迟不愿离去,还把自己当成了四〇四医院一员。
急诊科医护人员凭借着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尊重,克服重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争分夺秒的奔跑在生命的路上,让许许多多垂危的病人重新闪耀出了生命的灵光。所谓医者仁心,概是如此。
在这里,向所有的急诊医护人员致敬!
上一篇: 扶贫帮困情意浓 佳节慰问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