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6年1月1日  星期一

我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吃药时,是身体需要还是脑子想吃?

出自:临床药学   作者:陈丹   浏览次数:230 更新时间:2025/5/19

有点头痛——来两片止痛药救急;

轻微失眠——上半粒安眠药;

咽喉不舒服——吃点阿莫西林;

我们的生活似乎被装进了一个个彩色药片构成的“安全胶囊”。但这样真的好吗?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以为的安全可能并不安全?

止痛药:甜蜜的谎言

疼痛确实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体验,但短暂的舒适感却让许多人把去痛片、曲马多、吗啡、杜冷丁当作日常糖果。不纠正原发疾病、频繁的使用止痛药不仅会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导致胃粘膜缺血溃烂、肝肾功能不全,身体形成“耐药性”,陷入“甜蜜的陷阱”一发不可收拾。

安眠药:温柔的窒息

失眠是午夜的腐蚀性代码,身体和意识极限拉扯,使得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地西泮等镇静安眠药物成为“救命稻草”。不深入分析原因、原本可以自我调节、自然入睡,却依赖药物入眠。让大脑逐渐丧失“司令官”的调节能力,最终陷入“不吃药就清醒到天明”的绝境。

抗生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不舒服就吃点阿莫西林?抗生素是消灭人体内病原体的有力武器,滥用抗生素会使病原体养成“敌强我更强”的坚韧品格,培育出“超级细菌”,最终无药可用,还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血液成分减少、肝肾功能损伤、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身体防线不攻自破。

别把“救星”变成“刽子手”

1.剂量失控:从“一片见效”到“一把才安心”,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对常规剂量不再敏感,负责药物代谢和排泄的肝脏和肾脏因此受累。

2.心理绑架:“不吃药就无法应对这段时间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当心理依赖大于真实需要,药物就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3.轻信谣言:“抖音上说这个药能明显缓解疼痛,一定不会产生依赖”“我家亲戚就在吃这种安眠药,绝对安全、有效”,社交媒体的伪科学推波助澜让人一不小心就闯入误区。

生活中的“小法宝”才是真正的解药

人们依赖药物,往往是因为弄丢了其他解药。让我们走进生活,重拾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制胜法宝。让运动代替止痛药,身体分泌的内啡肽使愉悦比吗啡更持久。让沟通代替镇静剂:多倾诉,多倾听,言语的疗愈力量远超化学物质。让规律作息代替安眠药:给自己松绑,尊重生物钟比强迫关机更智慧。

药物是科学的礼物,但绝非完美的救世主。当我们把健康托付给药物时,便交出了身体的主权。最好的医生是自律的你,最安全的药物是敬畏生命的态度。下一次伸手取药前,不妨再念一遍下面这首打油诗:

止痛药不是糖,乱吃伤肝又伤肠。

抗生素别乱尝,超级细菌更嚣张。

安眠药非救星,依赖成瘾难天明。

药物不是避风港,心病还需心药方!


分享到: